inventor2012(inventor2012打开电脑就自动关机)
前沿拓展:
inventor2012
花一个小时研读了Inventor 2012的新功能简介,基本结论是:没什么意思
第一个变化:采用在线帮助,需要时下载到本地,这是学VS2010的
用户界面:右键环形菜单,鼠标手势,小工具栏改进,选择器改进,对话框改进等…
来自2011SAP的几个功能:
1.特征扩展名称,类似于装配约束显示约束对象和约束值,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特征参数
2.动态剖切,零件/装配环境都可用
3.可以改变已放置的工程图视图的视图方位,并更新与之关联的其他视图
性能:后台计算工程图视图,前台还可以进行标注等操作
iLogic:复制设计向导,对话框设计(原来需要用VS,现在可以在iLogic里直接做)
显示:光线追踪
建模:
Inventor Fusion同步建模,现在包括了Alias Design for Inventor的全部功能
几何修复工具,用于修复导入的模型
边界嵌片和变半径圆角支持G2
镜像圆角而不镜像父特征(父特征可能根本不存在),这颠覆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说法,个人推测可能是使用了对称建模所必需的对称几何图元识别技术
拔模,加强筋,扫略特征增强
易用性:显示计算失败的特征上次成功的状态,二维草图环境可预览草图几何图元投影到模型面上生成的3D曲线
架构:零件环境设计视图,用于存储颜色,视角,可见性等信息
兼容性:AutoCAD曲面与线框导入,Rhino导入,BIM功能增强
其他模块:结构件分析和模具设计增强很多,运动仿真和应力分析增强不多,不一一列举了
新增设计环保性分析模块(原来的Krypton),是Autodesk与Granta Design联合研发的一个专家系统,采用了Granta Design的材料数据库,用于分析制造过程的能量消耗,CO2排放,材料成本等,但Inventor附带的这个模块有功能限制,仅能分析最多20个零件的装配,数据库也是基础版本(可花钱升级)
大致就这些了…
可以说Autodesk的Inventor+Fusion+Publisher,和PTC的Cero Elements Pro/Direct/View架构非常类似,都是参数化设计+同步建模+文档制作,两家基本同时起步
不能责怪Autodesk什么都没干,这些年做Fusion其实也花了不少精力…
但怕的就是用户不买账!
知己知彼:了解自己,了解软件很重要
目前市面上机械类三维设计软件很多,如进口软件CATIA,UG,PRO-E,SOLIDWORKS,NX,国产CAXA,中望3D、浩辰3D等,相比之下各有千秋,不能单纯地说谁好谁不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你选择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自己的需求和特长,做好同应用软件之间的匹配。在设计的过程中选取何种的设计软件,直接影响了你的过程和最终结果,甚至是你工作的心态。
因此,学习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样的软件对自己的项目更合适,毕竟合适的软件能提高项目的效率,能最大化发挥你个人能力,事半功倍。
而软件的优势特点就是供我们选取的重要衡量标准。关于这点的比较,我在之前的文章《Pro/E、UG、Catia、SW、Inventor还傻傻分不清?看过来就够了》Pro/E、UG、Catia、SW、Inventor还傻傻分不清?看过来就够了已经讲过了。
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用Autodesk Inventor,当然,我也接触过ProE、solidworks等软件。相比较而言,Inventor算是后起之秀,这些年也发展迅速。自2012年初接触Autodesk 2012、2013以来,至今我自己电脑也装过从2012-2023各种版本,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Inventor的界面和功能也愈发的人性化和丰富化了。
Catia、SW、ProE、UG之类的很早之前布局市场,属于老牌产品,目前体系也非常成熟,功能也非常强大,对于很多功能栏目和实现、界面等,很多新手会觉得很突兀和苦难。
Inventor作为市场新品,相对而言,优秀的人机交互界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给使用者很好的亲切感、友好感。选项卡UI的运用,可以各个功能模块和简介说明,非常清楚地展示,对于初学者找到需要用的模块非常便捷和右好。
此处杆精请走开吧,如果你是使用命令流的大哥,那这些东西你完全没必要看,小Case。
另外inventor精简了各个功能,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步骤达成最好的效果。其次在零件装配这一功能上独领风骚,相比其他3D CAD软件,在零件装配的时候感觉耳目一新,随心所欲,非常方便。相反,有些3D CAD软件零件装配操作简直反人类,这里就不点名了。
总之吧,我是想说,inventor非常适合机械设计者入门。
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别小看基础的操作
很多人喜欢留言说,这个模型怎么怎么的,好简单,那么那么的,不难啊,不就是个草图拉伸么,不就是个多次拉伸么,不就是个求并求交么,不就是个切割么,不就是个贴图么,有什么技术含量?
你这个模型不就是多次拉伸么,没什么干货!
对于这种想法,如果你没法遏制住,建议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万事,只有自己去做,才知道考虑多方因素。
草图绘制,尺寸控制,拉伸,并交等等基础操作确实不难,不光是这个,整个软件所有的菜单栏目那几个字你只要学过语文汉字,基本都不会不知道。当然,少数你还是不知道,那是需要一定机械工业基础和专业术语积累的。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别眼高手低。
很多人上来就是我要做个很酷很帅的三维模型,什么汽车的、发动机的、涡喷的,什么飞机、坦克、大炮的,根本没有好好花心思从最基础的入门,起码的工程图纸,草图绘制,拉伸,造型与构造,倒角圆角,抽壳,装配约束与连接等等都没有花时间去学些,这就本末倒置了。
不是你为了建一个很复杂很好的模型去学3D CAD,而是你学会了3D CAD再去建一个很复杂很好的模型。
事实上,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复杂的模型,去除曲面造型和自由造型之外,90%以上模型的90%以上的建模过程操作都是基本的拉伸,求交、求并、求和、旋转,而拉伸操作也是最最常用的。
毕竟,要从面到实体,一定是要拉升,才会产生体积。即使3dsmax三维造型,挤出也是个万金油的操作,本质上和拉伸异曲同工。
所以,劝诫大家,学习起来一定要扎实落地,忌好高骛远,别小看基础的操作。基础的小操作越来越多,模型也会越来越复杂,面会越来越多,文件体积也会越来越大。
持之以恒:注重积累,持续改善
机械设计和三维CAD是很系统性的科学专业领域也是职业类别,因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突飞猛涨的技能提升和知识储备。本质上,一切软件,不论哪个,是inventor也好,还是PROE、UG、Catia、SW也好,都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不创造价值,这个一定要明白,创造价值的是使用工具的人。
因此,设计的思维和创新很重要。
不是谁一下子就能理解很多东西,每个人的空间构思和想象能力都是有差距的,每个人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知识储备也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在设计这门手艺和知识经验积累也是有差异的。有的人,一个很复杂很复杂的三维设计一周就干出来了,有的人可能得3个月,这个比方一点没有不恰当。、
犹记得自己还在大学的时候,毕业设计就是进行DZY30船舶用分油机整个机器和各种泵、阀,以及实验室场景的建模,属于学校建设基于VR的虚拟实验室项目的一个子项目,为此我基于图纸、实际测量,各种尝试,修改,最终耗时3个月整完成任务,也获得了毕设优秀9.32分的成绩。
当你真正做多了一些设计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脑海中构思好了,动起手来胸有成竹。
但是,在这之前,哪怕最简单的三维设计模型,简单的回转体模型,杯子、轴,较为复杂的放样模型风扇叶等等,都是需要你花时间去摸索,一步一个脚印的。因此,注重积累,才能做好持续的提升。
最后,希望每一位CADer或者3D CADer都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加油!
拓展知识:
inventor2012
你在虚拟机里安装的?
还是你机器用的显卡太旧了,集成的显卡吗?
inventor2012
重装下系统吧~我也与到过这种情况,试了各种方法,最后重装的系统~
inventor2012
QR你好,Inventor 2020,安装包和安装教程都有,又整理了一些机械用的最新软件
pan@baidu@com/s/11A40s3SDu5oyS-Rci-awJw (注:@用.代替)
提取码:xe0k
寅潮ST
原创文章,作者:趣淘网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322388.com/1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