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visio虚线
矩形默认般都实线白背景 ================================================================= 简单办word文档visio图形区域双击我都知道双击进入visio图形编辑模式(机器需要装visio软件)点击相应虚线单击右键格式—线条调整线条粗细般设置5变虚线 其解决办麻烦些
一、业务流程图
1.图示含义:以业务处理为核心,用可视图描述某项业务处理的主要过程。一个系统包含多个业务,也对应多个业务流程图。
2.目的
① 系统工程:梳理业务处理现状,分析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环节;
② 软件工程:便于开发、测试人员快速理解业务处理过程;
3.要素
① 业务环节(左侧-纵轴):动词;
② 人员角色(顶栏-横轴):名词;
③ 角色活动及顺序:开始、信息、流程、判断、循环、结束等;
注意:“判断”需要有“是”和“否”,“是”连接下一流程,“否”流程处理后循环“判断”;
4.概念:用可视图展示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业务角色、角色对应活动及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5.形式&工具
① 形式:泳道图(多业务角色)
② 工具:VISIO;
6.画法
① 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流程粗粒度梳理,业务逻辑闭环即可;
② 业务环节梳理: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左侧纵轴从上倒下排列;
③ 业务角色梳理
a. 首先,确定业务流程“开始”及“结束”对应的业务角色,分别置于顶栏最左端和最右端;
b. 其次,剩余用户角色按照业务数据流向从左至右排列;
c. 最后,确定最复杂业务角色(与其他角色交互最多的);
④ 业务流程及判断梳理:确定每个业务角色(顶栏-横轴)在业务环节(左侧-纵轴)所需的“流程”(矩形)及“判断”(菱形);
流程:业务角色在业务环节需做的业务;
判断:业务角色在流程前后需要判定是否满足条件进入下一流程;
⑤ 流程图优化:补充数据/信息并注意流向(箭头方向);
注意:
① 以“开始”开始、“结束”结束,且只能有一个“开始”(左上角)、一个“结束”(右下角);
② 业务环节数量:4—5个为宜(粗粒度概念);
二、用户用例图
1.图示含义:以用户场景为核心,用可视图描述用户角色对应的业务场景、可通过系统实现的业务目标及其层级包含关系;
2.目的
① 系统工程:梳理用户角色业务场景及可通过系统实现的业务目标、业务目标间的层级包含关系,为系统交互原型设计提供依据。
② 软件工程:便于开发、测试人员快速理解系统用户角色及宏观层面系统功能(测试人员:用例编写;开发人员:难度评估);
3.要素
① 用户角色:名词;
② 业务场景抽象:动词(当***的时候,***即为场景);
③ 业务目标:动词(可通过系统实现的动作,例如增、删、改、查、导、存等):
④ 业务目标层级包含关系:简单理解即按钮是在第一层级界面还是第二层级界面,需要结合具体使用操作场景(例如,常见的“发布/提交”按钮,个人建议不放在列表界面的“操作”列,而是放在行信息“编辑/详情”界面,因为“发布/提交”前最合理且能避免信息有误的操作就是打开详情再确认一遍):
4.概念:不同用户角色通过系统在不同用户场景下能完成业务目标的可视化描述。
5.形式&工具
① 形式:用例图
② 工具:VISIO
6.画法
① 用户角色梳理:小人形;
② 用户场景梳理:椭圆形;
③ 用户目标梳理:用户角色在不同用户场景下可通过系统实现的业务目标及其层级包含关系梳理;
三、系统级数据流图
1.图示含义:以数据流转为核心,用可视图描述数据在系统(或子系统)间逻辑流向及处理过程,以数据流入/流出展现系统(或子系统)的输入、输出及逻辑处理。
2.目的
① 系统工程:梳理系统(子系统)及其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明确数据流向;
② 软件工程:以便于开发人员快快速搭建系统后端;
3.要素
① 数据表:数据表矩形;
② 数据种类:文本字段;
③ 系统/子系统实体:矩形:
④ 输入/输出:箭头流向:
⑤ 数据处理:圆形;
4.概念:业务流程中,数据在不同系统(或子系统)的流向及处理过程的逻辑可视化图。
5.形式&工具
① 形式:系统级数据流图
② 工具:VISIO
6.画法
① 系统/梳理:业务所涉及所有的系统/子系统或实体;
② 处理梳理:每个系统/子系统对应的数据处理;
③ 输入/输出梳理:每个系统完成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数据来源(系统/子系统)及处理完成后对外(系统/子系统/实体<例如各种用户终端>)输出数据梳理;
④ 数据流向梳理:按照业务数据在系统/子系统间流向(箭头方向)连接系统/子系统;
四、活动图
1.图示含义:以系统操作为核心,用可视图描述用户的系统操作与系统反馈的关系及过程。
2.目的
① 系统工程:梳理系统操作过程用户操作及系统反馈关系;
② 软件工程:以便于开发人员快速理解用户触发操作及系统反馈结果;
3.要素
① 开始/结束:实心圆/半实心圆;
② 活动和活动流:动作(圆角矩形)及动作间转化(实线箭头),一个动作完成后自动连接的下个动作;
③ 判断:活动完成需要经过判断,满足条件连接至下个动作,不满足时循环上一个动作;
④ 对象和对象流:通过对象流(虚线箭头)和对象(名词,矩形)连接上一个动作及下一个动作;
⑤ 分叉和汇合:路径并发(分叉)及同步(汇合),均为粗横线;
4.概念:以用户系统操作为单位,反映用户操作后的系统反馈及操作、反馈过程;
注意:
① 活动图面向用户的系统操作,路程图面向业务处理过程;
② 活动图每个用到对应的用户都有“结束”;
5.形式&工具
① 形式:活动图;
② 工具:VISIO;
6.画法
① 用户梳理:明确系统操作的用户,多用户时为泳道道图形式;
② 系统反馈梳理:明确系统用户每项操作系统的反馈;
③ 明确系统“活动”及用户的“判断”;
④ 明确“分叉”和“汇合”;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趣淘网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322388.com/26225.html